科普新动线 | 中国地质博物馆:带你探索地球奥秘 即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4-27 10:48:08

日前

西城区科协的科普新动线活动

开启了第7站行程


【资料图】

这次

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办公室主任樊士广

客串科普准达人“西小科”

带大家走进 中国地质博物馆 探索地球的奥秘

科普新动线

打卡中国地质博物馆

⬇⬇⬇

中国地质博物馆工程师李知默向西小科介绍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拥有馆藏地质标本 55 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是亚洲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李知默与西小科

中国地质博物馆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陈列内容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

目前馆内设有 地球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宝石展厅、史前生物展厅 四个常设展厅,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化石精品。

各展厅

一楼 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 ,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 西展线 则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东展线 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在这里,李知默以柱状玄武岩为例,向西小科介绍火山爆发是如何塑造地形地貌的。

二楼的 矿物岩石展厅 是地质博物馆的精品特色展厅,这里采用雅俗共存、动静结合、虚实呼应、寓教于乐的设计方式,使观众在欣赏展厅展品的同时,了解到自然界中矿物岩石的成因,原始产出的情况、自然界千姿百态矿物岩石的分类、代表性矿物岩石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们使用的特性。李知默为西小科着重介绍了这里的 镇馆之宝 —— 模拟自然状态的蓝铜矿墙 ,墙上集中了 近一千块 珍贵的蓝铜矿标本,这种 板状结晶花朵状晶簇 的蓝铜矿仅出产于我国广东阳春。同时,李知默还为西小科讲述了矿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蓝铜矿与伴生的孔雀石曾经被古人制成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宋代王希孟著名的 《千里江山图》 就是用蓝铜矿和孔雀石作为颜料绘制的,至今仍然色彩明丽,令人惊艳。

在目前已知的 五千余种 矿物之中,能达到宝石标准的只有不到 三百种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宝石展厅,不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材料及其成品,还融入了宝石鉴定、加工等知识, 曾荣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在这里,李知默为西小科讲解了“宝石之王”钻石的成分与属性,介绍了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红蓝宝石,科普了它们的成分,并揭示了红蓝宝石不同色泽形成的原因。

史前生物也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内容。中国地质博物馆的 史前生物展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 ,向观众介绍生物的发展历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在李知默的带领下,西小科走进史前生物展厅,探秘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李知墨为西小科介绍了另一件镇馆之宝: 出土于贵州关岭的杯锥鱼龙化石, 这是一种生活在大约 2亿 年前的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在史前生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秉承 “典藏立馆、科普兴馆、科研强馆” 的理念,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此外,中国地质博物馆长期开展科普讲座、巡展、标本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地学科普活动,创办地学科普期刊,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博物馆将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